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姚安花灯

日期:2024-01-26来源:转载点击:355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15/M00/03/BB/rBABBmWd81-EJqJMAAAAANAQ1PI254.jpg

姚安花灯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扩展项目。

姚安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风情浓郁,独具特色,流传面广。其演出通常在春节期间,由农民艺人组织玩灯班子到各村各户去表演。表演多为由打岔人先唱祝词,然后拉花,再演出折子戏。在演出中都有锣、鼓、钹、小锣、笛子、二胡、月琴、三弦等乐器伴奏,并在行进中或耍龙或耍狮子。花灯歌舞的传承主要靠父母辈的言传身教,年轻人耳濡目染,代代相传。

姚安花灯以“拉花”和“莲花落”为主要内容。拉花流传是至今比较完整的歌舞节目,开场戏多为跳圆圈,在广场演出时起“扩场子”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簸箕灯”、“团场子戏”。表演以打岔佬为中心,手持“膏药伞”,用数板夹唱风趣的打岔词,引男女舞者各四、五人出场,载歌载舞,欢腾跳跃。歌舞者持手巾和彩扇等道具,又以“平腔”、“开财门”、“猜调”、“十二月采花”、“跑谱”为唱调和舞曲。圆场舞蹈有“边鱼戏水”、“扭麻花”、“大穿花”、“老牛擦背”、“喜鹊登枝”、“苍蝇搓腿”等。步伐有:“一字崴步”、“丁字崴步”、“交叉崴步”,还有“颠步”、“提步”、“大四方步”、“小四方步”等。身段有“老鹰晒翅”、“海底捞月”、“小鱼抢水”、“双人照面”、“狮子摇铃”、“独立枝头”等,形成了姚安花灯的独特风格。(管布坤)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