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耕耘在自己的创作根据地

日期:2023-11-13来源:转载点击:142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zz阅读黄晓萍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长卷文化散文《哀牢山的呼吸》,想到了作家与创作根据地的问题。

作家要有自己的创作根据地,这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经验。然而,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话题才重新又热起来。

创作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独有的领域,诸如鲁迅先生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史铁生的地坛、贾平凹的商州、余华的江南水廓、池莉的武汉、迟子建的白极村、叶广芩的老北京生活、方方的小荆楚、王安忆的大上海、莫言的山东高密乡……福克纳说:“我一生都在写邮票一样大的地方。”一个作家只有选准自己的创作根据地,把自己熟悉的地方和人群写深写透,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的作品。

一生写一个地方,就能写出真正的感情,写出深度。写一个领域也一样,如刘庆邦一生写煤矿,写成了写煤矿题材的大家;沈石溪一生写动物小说,作品不但在儿童文学领域连年获大奖,还使他获得了中国乃至世界动物小说大王的美誉。黄晓萍是有自己的创作根据地和领域的,也是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种创作“自觉”的作家。她的创作根据地是山,她大半生生活和赖以生存的千里彝山,她的创作领域是大山的历史文化和那里的人民。

黄晓萍就是这样,十五六岁作为“支边青年”,被从四川重庆一下子甩到了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哀牢大山深处的林场,伐木、挖路、当“火头军” 煮饭,人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她一辈子记忆深刻,一辈子为之奋斗——她创作开始就一直写彝山。

从她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创作所写的散文,到后来发表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等诸多报刊上的散文,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山狗吠月》以及后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影视文学、纪实文学,除了长篇纪实《真爱长歌》之外,黄晓萍的所有创作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彝山。黄晓萍在《哀牢山的呼吸》的《前言》中说:“故乡不只是出生地,少年不仅仅指黄口小儿。我把生活年代最久的地方称为故土,思维意识从朦胧到形成的年龄称为少年时节,大致还是说得过去的。”“我人生的第一份自助餐是哀牢山给的,一去半个世纪,我还是在吃哀牢山的五谷杂粮。”也许是一种宿命。

黄晓萍十五六岁被生活抛进哀牢山,就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她的根在彝山,身在彝山,尽管退休后有一段时间曾把家搬到了昆明,但不久又在楚雄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窝”。她离不开彝山,她的心在彝山,情感早已融入了彝山的风土人情,融入了彝山的山山水水。一有时间,她就到彝山走,到村寨跑。

前年3月,黄晓萍一头扎进哀牢大山中的双柏,要重寻她50年前的青春记忆。几个月中,她翻山越岭,晓行夜宿,访问过去的当事人,追寻过去的踪迹,走遍了双柏的大部分乡镇,采访了熟悉双柏民族文化的诸多人士,通读了与双柏民族文化有关的大量资料,把自己关在楚雄的屋子里两个多月,写出了22万字的《哀牢山的呼吸》,并很快得到选题十分严谨的吉林文史出版社的青睐,将此书出版发行。《哀牢山的呼吸》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哀牢山风骨》和《双柏县的前世今生》,重点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写哀牢山的险峻与壮美,写哀牢山和双柏的版图与历史沿革。更为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自己与哀牢山和双柏的“缘”:初识、相识,直至铭刻在心中一辈子都抹不去。第三章《原生态文化的魅力》写双柏举世瞩目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与双柏独有的《老虎笙》《大锣笙》《仙鹤笙》以及《阿塞调》。第四章《他们》写与双柏有关的人物。从历史上高中皇榜的唯一进士黄金钺,到当今享誉全国的根雕艺术家黄灿升;从与双柏有关的老领导,到对双柏彝族文化情有独钟的美国学者马克·本德尔;写人写事,不但写出了文化的根,而且写出了人与文化的关系;第五六章《森林工业也是原生态》和《高山水长》,写双柏的森林工业和作者自己当年所从事的伐木、挖路时留在心中的记忆。作者所写的这些章节都是有人有事,人物带故事,故事中有人物,读起来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各章既自成章节,又相互贯通,浑然一体。书中所写的人物、史料真实,考据充分,行文流畅优美,完全体现了黄晓萍一贯的写作风格和她自成一家的散文功力,可以作为散文读,又可以作为纪实文学读,还可以作为民族文化资料来读。

黄晓萍在书的《后记》里说:“楚雄州是我的衣食父母,哀牢山中处处有家。”“本书中,我写了哀牢山和我们,也写了哀牢山和我,看似悠闲,其实沉重。” 是的,黄晓萍的根在彝山,创作“根据地”在彝山,写哀牢山就是写她自己的故土,写哀牢山就是写她自己的“家”,写哀牢山的人就是写她自己。

《哀牢山的呼吸》不像很多所谓的“文化大散文”那样,多“纪实”而少“文学”。黄晓萍的文字优美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她是带着感情去写的,是自觉自愿地去写的。

当然,作为历史文化大散文,光有这些还不够,还得看它能否真正写出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品位和历史文化内涵,写出不同一般的历史文化价值。双柏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民族文化多样的山区小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益州郡时为24县之一。发源于此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和以彝族“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为代表的彝族民间文化以及 “阿塞调”“阿乖老”“冷气腔”“四季长腔”等彝族民间音乐多年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写过很多文章,拍过不少影视片。

但黄晓萍的《哀牢山的呼吸》与以往不同,她写的不是介绍,不是从资料到资料的传抄。她写的是自己50年来的生活积累,写的是自己的情感世界。她写的事都是他们那一辈人的经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有当事人,有据可查;她写的人物全都是大家熟悉的,有的已故,但大家都了解;有的健在,就生活在大家周围。

在艺术手法上,作者把散文写作和纪实文学的写作很好地融为一体,使全书处处充溢着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文学的魅力。

《哀牢山的呼吸》写作上是成功的,这也再一次证明了作家与创作根据地的重要性:只有选准一块自己熟悉的根据地,像农夫一样一生耕耘,才会有收获。(苏轼冰)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