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逢归路

日期:2021-07-15来源:堰塘艺事点击:1661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处处逢归路

                             文\管布坤
      “开悟”这个命题,似乎有点大,甚至有点过大了。不过随意闲聊一下还是可以的,不入大俗,也不伤大雅。
      开悟,是佛家用语。开,顾名思义,就是打开的意思。在这里,打开什么并不重要,在哪儿打开更重要!它不是在苦行中打开,也不是在祈祷中打开,而是在心里面打开。因为它本来就是你有的东西,生而有之,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就像我们习惯了做加法,而几乎忘记了还有减法。并不是只有得到才叫拥有,放手,也许得到的会更多。而悟,只是一种结果。至于开悟与否,倒显得没那么重要。
      有句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人”即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汹涌澎湃,变化万端,但内心里面却是浑厚、宁静与无限的宽广。
      开悟的人,绝不会搞个人崇拜。因为开悟的人“无我”,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如去,如坐如卧。不来不去,是名如来。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嘛!如来是生,如去是灭,不来不去就是不生不灭,如来如去是现象,不生不灭是本质。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道。
      平时我们所说的道,是修出来的吗?道是本自具足、本来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动、独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改变,只能被认识。有一天,神照本如禅师拿着被誉为诸经之王的《妙法莲花经》向师父四明知礼上人请益。上人突然大声喊道:“汝名本如!”这一喊啊,本如禅师当下言思路绝,豁然大悟,当即作了这首诗偈: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现成事,何必待思量。
      “佛”的本意,是觉悟,即“开悟”的人。正如黄檗禅师所说:“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修行是一种境界,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永无止境的。但是,觉悟只在一念,“万般神通皆小技,惟有空空是大道”。
      是谁在修?我是谁?这是作为修行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觉悟为本,修行为末,本末不分是谓颠倒;觉悟为体,修行为用,体用一如是谓自然。觉悟是解决“我是谁”,修行是解决有所作为。
      如果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将被妄想所缚,结果只有“如梦幻泡影”。悟道修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开悟的人,心不离身,身心合一,身在哪儿心就在哪儿。开悟的人,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宠辱不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开悟前,“我正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开悟前,当局者迷;开悟后,旁观者清。开悟前,为成功而拼命;开悟后,“无事以取天下”。开悟前,以局部看局部、以现象看现象;开悟后,以整体看局部、以本质看现象。开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开悟后,“我”在圆满中存在。
      开悟的人是真实的活在圆满里的人。圆满不是没有缺点,也不是“拍脑袋”、“想当然”。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
      大凡开悟的人,都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实相。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自信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需要被证明。自信与外在无关,用六祖慧能大师的话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处处逢归路”!开悟的人,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何必待思量”!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积极而正面的。他有勇气面对一切,没有愤世嫉俗,没有牢骚满腹,真实地活在每一个当下。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