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晚,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光禄古镇拍摄录制的《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楚雄州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彩亮相。
彝族创世史诗之一的历史叙事长诗《梅葛》、“唱到中南海,舞到东南亚”的姚安花灯、诞生于田间地头的姚安坝子腔、姚安套肠制作技艺、姚安菖河蜂蜜制作技艺……在这场极具云南特色的非遗盛宴中,楚雄州多项非遗项目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传承与创新相融的非遗之美。
目前,国务院公布楚雄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项,省政府公布楚雄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2项,文化和旅游部认定楚雄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认定楚雄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0人。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州委宣传部的全力统筹推进下,楚雄州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制定出台《楚雄州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楚雄州恐龙化石保护条例》《楚雄州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保护条例》《楚雄州彝族服饰保护条例》等一批政策法规,挂牌成立“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彝族梅葛、查姆等82个传习所,开展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法律课堂,开展彝族刺绣技艺培训和技艺比拼等,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助力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亮”起来。
来源:楚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