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八措并举加强马游彝族梅葛文化 传承开发保护工作

日期:2023-04-28来源:转载点击:314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梅葛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马游彝族梅葛文化是少数民族创世史诗,是彝家的“根谱”,是姚安县独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多年来,姚安县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梅葛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马游彝族梅葛文化传承开发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抓梅葛文化丛书出版加强梅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2018年8月由姚安县非遗中心郭晓炜编纂出版的《中国彝族梅葛史丛书》荣获楚雄州第六届“马缨花文艺创作奖”一等奖。梅葛文化丛书有《梅葛本源》《梅葛恋歌》《梅葛悲情》《梅葛祭》《梅葛曲集》共五册,全面记载和介绍了中国彝族梅葛文化遗产,对于梅葛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梅葛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强梅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目前,姚安县有省级梅葛传承人罗英、罗文辉2人,州级传承人鲁玉科、周永彩、骆会珍、周丽珍4人,县级梅葛传承人27人,马游村梅葛文艺队1支,文艺队员36人,梅葛坊梅葛传承民间艺人近40人。姚安县积极抓好传承人推荐评定考核工作,保持梅葛传承人队伍稳定和发展,让梅葛文化传承工作不断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抓常态化培训工作加强梅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一是梅葛文化的守护人郭晓炜,从2013年起利用自家房子在每周末休息时间义务开展娃娃梅葛、青年梅葛传承教学,并抓住机会带着学员到省内外开展梅葛文化展演、梅葛文化论坛等活动,有力助推了本土人才培养工作。二是以“梅葛坊”为传承核心基地,与多所高校签订了梅葛文化田野调查长期合作协议,为梅葛文化对外宣传搭建了平台。三是先后整合资金修缮马游义学馆,实施“非遗文化进校园”,以马游小学为梅葛传习基地,坚持梅葛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邀请梅葛传承人罗英、罗文辉、郭自林等到学校传承梅葛文化,推广梅葛课间操。县非遗中心与姚安思源学校达成非遗文化传承共建合作协议,以此为示范点带动花灯、梅葛、左脚舞课间操推广,还与姚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达成协议,开设梅葛文化培训班。四是借特殊人才引进机制,录用州级梅葛传承人周丽珍到县非遗中心工作以促进非遗传承。五是2020年楚雄州文化馆在马游成功举办了为期3天的楚雄州 “梅葛演唱”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培训梅葛传承人50多人,2021年组织8名梅葛传承人到牟定县参加楚雄州梅葛传承人培训班学习,对梅葛文化进行了传承交流。

抓“姚安县梅葛宣讲团”的品牌,加强梅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姚安县着力擦亮“梅葛宣讲”品牌,充分利用姚安县梅葛宣传团“接地气、通俗化、大众化”的这个宣传载体,打造梅葛理论联学讲堂,先后拍摄了“背着国徽进彝寨”系列专题片5部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以梅葛传唱方式拍摄了“清风荷城”专题片3部受到省纪委的表扬,姚安“梅葛宣讲”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得到中央《焦点访谈》的宣传推广。“梅葛调”优美的声韵在不仅让老百姓领悟司法的公平与正义,还享受了优质司法产品的独特韵致。

抓集中宣传展示加强梅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姚安县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宣传主阵地作用,积极推介展示梅葛文化,县文化馆把马游彝族服饰展示在民族展厅的显目位置,对“老年梅葛”、“中年梅葛”、“青年梅葛”、“娃娃梅葛”四种类型和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制作上墙介绍,对梅葛文化的传承保护做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县文旅局组织培养的40岁以下年青讲解员学习梅葛、花灯、坝子腔,用非遗的“活态”展现方式宣传梅葛文化。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2022年11月在马游村委会梅葛舞台举办了姚安县梅葛文化节及首届乡村村晚,将农村乡土气息、民风民情和人文底蕴呈现在观众面前。

抓特色旅游园规划加强梅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紧扣全县“一城一廊四业三位”的“1143”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全域旅游空间,把马游梅葛生态特色旅游园作为“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推荐项目包装,把旅游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步道、道路景观、休息亭、景观台、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立面改造,保护修缮重点传统民居,恢复姑娘房、土主庙、古井、风雨桥、手工作坊,建设彝族文化主题公园、山区农耕畜牧体验区、森林氧吧、房车营地、民俗客栈、特色餐饮、梅葛文化展览馆、家庭式梅葛传唱体验中心、特产购物中心等作为一体的旅游园区项目统一规划。

抓文旅融合加强梅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以洋派水库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一中心、四基地”建设(即:旅游景区休闲中心,温泉康养基地、花田喜事婚纱摄影基地、户外运动健身基地、生态露营基地)为契机,把梅葛文化和生态元素融入旅游项目开发,把旅游宣传营销窗口前移,逐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在文旅融合过程中抓好梅葛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    

抓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加强梅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积极争取全省公共文化领域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做好马游村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促进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整体性保护和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工作开展,极大提升了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的文化保护水平与全民传统文化保护意识。

作者:杨开明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